“湛江和防城港兩個重大鋼鐵布局項目獲得批復,標志著我國鋼鐵戰略布局調整行將完成,也標志著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在有序實施。”5月29日,工業與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在上海回應了業內外對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和廣西防城港鋼鐵項目獲批的質疑。
駱鐵軍是在出席上海期貨交易所主辦的第九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鋼材國際研討會環節作上述表示的。他表示,國家批復湛江和防城港兩個重大項目,是中國鋼鐵工業布局的關鍵一步,也是最后一步棋,實際上對于產能過剩地區的盲目擴能是種制約,從全球一體化的格局來看,這兩個項目可以涵蓋東南亞地區,對于亞洲的發展非常有利。
駱鐵軍認為,低溫管需求增長放緩與產能快速釋放的矛盾正在困擾著整個鋼鐵行業的發展和運行。今年1月~4月份,我國生產粗鋼2.34億噸,同比增長1.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2個百分點,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增長水平。但4月份,我國粗鋼日產水平已達到201.9萬噸,相當于年產7.4億噸的水平。與此同時,鋼材價格卻持續低迷,前一周(5月份第4周),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降至118.8點,只比1994年增長18.8%,而同期鋼鐵生產所需要的原料、能源、運輸、資金、人力等要素成本高企,漲幅早已數倍于鋼材價格的上漲幅度。“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差異化,還是低成本戰略,都力不從心了,
16MnDG低溫管行業已經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
駱鐵軍表示,作為“從動性”行業,鋼鐵的需求是由經濟發展速度決定的。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的目標,這進一步說明了中央審時度勢,主動把經濟增長速度降下來的決心和對我國發展階段的基本判斷。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已發生了四大變化:一是人口結構拐點出現,勞動力成本上升;二是二元經濟中要素轉移帶來的增長空間縮小;三是模仿階段的快速追趕將過渡到自主創新階段,且難度和所需資金將遠遠大于模仿階段,制造業大規模向中國轉移的階段已經結束;四是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將大大增加財政支出,減緩增長速度。“這些都決定了我國經濟長達10年之久的兩位數的高增長期已經結束。”
駱鐵軍指出,鋼鐵
行業當前微利的情況還將經歷相當長的時間,我國鋼鐵工業高利潤的階段已經結束,靠量取勝的階段也已終結。從有利的方面看,當前的市場對鋼鐵行業形成了倒逼機制,為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創造了有利的時間窗口。也唯有如此,整個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才有可能,企業進行結構調整才有動力、進行兼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