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寶鋼集團董事關于“中國鋼鐵業大規模國際化時代即將到來”的講話,在業內引起了一片沸騰。但就目前而言,國內
流體管行業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今年鋼鐵產業增速全面放緩,過高的成本壓力讓鋼鐵行業提前進入了微利時代,而對設限的外資引進政策也制約著國內鋼鐵行業不能大步前行。“走出去,引進來”的新思路,恰巧為國內徘徊不前的鋼鐵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所有人都期待國際化時代早日到來。
結構調整 鋼鐵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長期以來,中國鋼鐵行業亟待解決的、最迫切的一個問題就是結構調整。目前我國
輸送流體管行業機構較為復雜,產品結構和出口數量都比較低迷,企業經營風險較大,盈利甚微。雖然一直以來,國家都在倡導調整鋼鐵行業產業機構,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效果卻并不是很明顯。當下國內鋼鐵行業的整體結構特征的實質仍然是服務于國內經營,但是,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國鋼鐵產業的國際轉移將是必然趨勢。
國際化要求鋼鐵行業“走出去 ”
就國內鋼材市場現狀而言,粗鋼高產致使國內供需矛盾比較突出,國際化的發展趨勢要求鋼鐵行業必須“走出去”。據國內知名現貨交易平臺-中國鋼鐵現貨網(www.gtxh.com)的市場報告指出,粗鋼產量方面,7月國內粗鋼產量為5930萬噸,同比增長15.5%。8月份,國內粗鋼產量為5875.2萬噸,同比增長13.8%,日均產量達到189.52萬噸。而出口方面,7 月份我國出口鋼材444 萬噸,同比減少10 萬噸,環比增加15萬噸;進口鋼材124 萬噸,同比減少16 萬噸,環比增加4 萬噸;8月中國成品材出口量為420萬噸,較一個月前減少25萬噸,8月出口量同比下滑7.9%。
8月份以來,在成本增加、資金緊缺以及出口屢遭反傾銷的影響下,鋼材出口總量有小幅下降。國內方面,由于鋼鐵行業下游需求一直不能釋放,市場庫存眼看著高升,而鋼鐵出口卻又受到限制,國內市場壓力頓時升級。因此,國際化道路自然而言就成了中國調整鋼鐵結構的一個必要手段。
而鋼鐵行業國際化,不僅有助于解決部分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國際化經營,協同國內外優勢,合理配置資源,有利于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從而增加企業盈利能力。同時,通過海外屬地化生產減少出口,還可以降低對國內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負荷。因此要實現大規模國際化時代到來的愿望,中國鋼鐵業就必須與中國制造業大規模國際化同步,努力走出去。
引進資金 促進產業重組
除了結構問題之外,鋼鐵行業還有另外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資金